元陽哈尼梯田
半月談記者 丁怡全/曾維
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國際河流紅河穿境而過得名。近年來,在推進“綠色生態靚州”建設中,紅河州科學規劃,積極推動紅河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創建成為全國首個“天然氧吧州”。生態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紅河正因此紅火起來!
太平湖森林公園湖邊一角
綠色逆襲,荒漠變青山
綠樹成蔭,花海絢爛,自然山水景觀和多層次地形地貌融合……2020年8月,紅河州彌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鎮的山地石漠化公園正式開放,旋即成為“網紅打卡地”。
少土多石,植被稀少,高挺的桉樹零星地分布在紅土之上,這是太平湖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傅迎春幾年前剛到這里時看到的景象。
2017年,太平湖片區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啟動。治理過程中,生態修復是重中之重。針對太平湖片區石漠化嚴重、水土流失加劇的傾向,太平湖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因地制宜開創太平湖石漠化防治模式,形成山頂生態林保育帶、山腰綠化景觀林過渡帶、山底復合農林緩沖帶、湖濱防護林隔離帶、濕地水生植物凈化帶組成的立體綜合生態修復體系。
彌勒市市民王先生說,現在,周末有時間就會帶著家人到太平湖森林小鎮玩,外地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俯瞰云南省彌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園全景
從無人問津的荒漠,到草長鶯飛的森林小鎮,太平湖實現“綠色逆襲”,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坐落于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麓的屏邊苗族自治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但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城市建設十分滯后,整個縣城深藏在大山深處,缺乏吸引力。
為了使苗族文化與綠色發展相結合,屏邊縣積極打造“公園城市”,在城市外圍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以大圍山為核心,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山體復綠,累計完成縣城山體綠化美化1.54萬畝。
荔枝、枇杷、獼猴桃……依托大力發展城市周邊莊園經濟帶和特色產業示范園,屏邊縣實施以農田生態系統及鄉村、庭院為重點的城鄉綠化,造林種養結合、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讓城市周圍多了瓜果樂趣。
目前,紅河州13縣(市)建成的15個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已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全州新建公園面積超過2000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5%。這些森林公園或濕地公園,成為紅河州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最好體現。
生態得保護,村民得發展
走在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的公路上,可以看到村子里村民的蘑菇房散落在梯田間,村寨上方森林茂密。“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人栽樹、樹涵養水分、水澆田、田種植糧食來養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系統。”世界遺產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朱文珍說,高山、流水、梯田、人家的農業生態景觀是哈尼族千年農耕文化的縮影。
元陽哈尼梯田
元陽縣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復雜多樣、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是維系哈尼梯田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為追求短期利益,村里曾發生過破壞森林的事情。2000年前后,草果價格上漲,少數群眾在保護區內種植草果,亂砍濫伐,導致森林被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水源涵養功能降低。
為制止這一行為,當地出臺一系列工作方案,采取措施化解保護與發展間的矛盾。
元陽縣把哈尼梯田的保護利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品牌打造相結合,大力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發展示范區13片2萬畝,示范區畝產值達10174.2元。同時,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06年的41%提高到2020年的54.92%。
看得見哈尼梯田,嘗得到“稻+魚+鴨”……元陽摸索出一條生態得保護、村民得發展的路子。“元陽梯田傳到我們這代人手上,如果我們為了一點眼前利益就把它破壞掉,太不值了。”箐口村村民李佑生說,今后會堅定不移地保護森林和梯田。
大龍樹濕地公園秋景一角
治理工業污染,走綠色發展新路
紅河州個舊市是云南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深厚的工業積淀撐起了經濟的“半壁江山”,然而工業生產帶來的廢渣和煙塵污染一度不輕。
保護環境,調整產業結構迫在眉睫。紅河州痛下決心全面開展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間,淘汰選礦企業343家、煉鉛鼓風爐58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91臺以及全部黃標車。2020年,全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12.54萬噸、4.2萬噸,與2019年相比分別下降0.52%、0.63%。
紅河州還全面實施凈土行動。開展“清廢行動”“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化肥農藥負增長行動”,整改不合規的黃磷企業。
“調整產業結構,深化工業廢氣治理也是重要手段。”紅河州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告訴半月談記者,已對一批工廠實施易地搬遷升級改造,對203家“散亂污”企業全面進行綜合整治,同時,采取推廣新能源汽車、建充電樁、油品升級替代等措施盡量減少機動車污染。2019年個舊、開遠、蒙自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98.9%、97.5%。
紅河州委書記姚國華說,進入“十四五”時期,紅河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重點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有色金屬及新材料、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綠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產業,綠色成為紅河州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