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李鳳雙 梁冬 馬曉成 唐鐵富
黑龍江省勞動模范、龍江大工匠劉伯鳴曾經動搖過。他一手培養的徒弟跳槽到山東一家企業后,曾打電話勸他:“師父過來吧,這里比一重的工資高,一個月至少開1萬元。”現在,劉伯鳴并不后悔留在齊齊哈爾,“這片土地不僅養育了我,我還能感受到,如今這里是有待遇、有作為、有發展的平臺”。
齊齊哈爾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可受多重因素影響,一度面臨著高層次人才吸引難、高水平技術人員外流多等挑戰。針對此,齊齊哈爾近年來舉全市之力,努力探索人才政策,積極逆轉人才外流現象,打造見賢思“齊”的愛才環境,初顯“孔雀東北歸”的新趨勢。
在中國一重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在進行生產作業 王建威 攝
引鳳:多重政策吸納人才
自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孫珅去年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宣講以后,齊齊哈爾形成一項慣例:進入高校,直接宣講,針對畢業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回應。今年10月底,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王立奇帶隊,在東北農業大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書記進校園”的校園選聘活動,再一次直接向齊齊哈爾市緊缺的人才張開懷抱。
近年來,齊齊哈爾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突破方向瞄準傳統工業企業的優化升級,對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齊齊哈爾每年考上大學的大概2.2萬到2.4萬人,2017年回到人才服務局的檔案也就8000份左右,其中真正回到本地的,也就1000人左右。”齊齊哈爾市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秀麗說。
針對人才緊缺現狀,齊齊哈爾舉措頻頻。齊齊哈爾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英江介紹,結合當地12大產業的發展需求,齊齊哈爾出臺并配套制定42個人才政策實施細則,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架構,涵蓋企事業單位人才引進、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領域人才培養、人才服務保障等多個方面。
近年來,齊齊哈爾陸續出臺了面向大學畢業生的“名校優生”引進計劃、選調生培養計劃、事業單位招聘計劃、重點產業引才計劃、創新創業引領計劃等“八大”引才計劃。一方面加大高校畢業生引進力度,另一方面創新載體引進人才,搭建市校合作平臺,強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目前,系列人才政策已經產生一些效果。2019年,共選聘“名校優生”1135人,引進數量接近前6年總和的2倍。“現在齊齊哈爾市形成了一種見賢思‘齊’的氛圍,想方設法讓來齊齊哈爾的人安心安業,即便有些人才不能來,也要讓他們對齊齊哈爾留下美好的印象。”齊齊哈爾市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王海坤說。
留鳳:著眼實際留住人才
“曾經許多人覺得企業不行了,企業所在的富拉爾基區不行了,齊齊哈爾市不行了,但一系列改革的推進,讓我們覺得齊齊哈爾不是一天比一天差,而是一天比一天好,在這生活有盼頭。”劉伯鳴說。
近年來,齊齊哈爾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中國一重、建龍北滿特鋼、中車齊車、齊重數控等多家大型重點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有的實現扭虧為盈,有的重新恢復活力,為人才集聚打下了堅實基礎。
齊齊哈爾市也認識到,偏遠地區想要留住人才,必須著眼實際。“不一定非要名校生,要看實際需要,這樣人才的窗口一下子就打開了。”齊齊哈爾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處長姜銘鐸說。
想要留住人才,就要讓人才有獲得感。“現在齊齊哈爾有許多激勵性政策,在醫療、住房方面對人才也有很多傾斜。”中車齊車集團首席高級設計師、齊齊哈爾市優秀中青年專家李向偉說。
齊齊哈爾2019年評選優秀中青年專家、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優秀企業家、“鶴城科技英才”超百名,每人最高可得5萬元獎勵;針對技術人才評選“鶴城大工匠”“鶴城工匠”“鶴城技術能手”65名,最高一次性獎勵1萬元,為271名高層次緊缺人才兌現了配偶安置、休假療養等政策待遇;為駐地企業貢獻突出人才兌現工資薪金所得獎勵1833.2萬元。
為給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間,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給醫生量身定制了線下、線上“診所超市”,醫生可利用業余時間在自己的辦公室接診。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消化病中心主任林國英說:“工作時間,我們是公立醫院的大夫;業余時間,我們接受網上掛號、預約,在自己的診室里開‘小診所’,給患者看病,充分發揮能力,很有成就感。”
育鳳:柔性引才搭建平臺
針對一些高層次人才確實不愿落戶的實際情況,齊齊哈爾探索“但為我所用、不求為我所有”的柔性引才舉措,比照落地人才政策,對能為齊齊哈爾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能帶來技術產業、能培育后備人才力量的高技能人才給予優厚的待遇。
“在齊齊哈爾高新區,我們成立多個創新平臺加速孵化項目。為回避區域劣勢,我們采取柔性引才方式,但求人才為我所用。” 齊齊哈爾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楊杰說。
正在齊齊哈爾市政府掛職副秘書長的哈工大青年教師劉海濤,最近正忙著推進共享孵化平臺。“齊齊哈爾的產業、平臺、人力和各方面條件都很合適我,我可以將高校的資源帶過來,加以利用。”劉海濤說,雖然掛職期已滿,但他決定延長掛職期。
受柔性人才政策吸引,同時也看中了齊齊哈爾裝備制造業的傳統積淀,哈工大金屬復合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長武高輝團隊,決定在齊齊哈爾成立企業。武高輝團隊中8人擁有博士學位,3人為高校教師,在企業生產有需求時,他們到齊齊哈爾工作,平時在哈工大搞科研。
如今,柔性人才政策碩果累累:齊齊哈爾通過開展引進博士后(博士)掛職工作,先后從哈工大等引進15名博士后、博士,其中博士后劉穎掛職期滿后正式調入當地;在拜泉縣掛職副縣長的博士后張志宏引入大豆拉絲蛋白技術,促進了拜泉縣大豆種植、加工水平的提高……
“筑巢引鳳”正在為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集聚動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齊齊哈爾市實現生產總值795.6億元,增長6.4%,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其中,工業增加值210.2億元,增長8.6%,增速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8%。(刊于《半月談》201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