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沖,也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陸路大通道的重要連接點和商貿集散地。近年來,保山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修煉生態“高顏值”,鍛造開放“新氣質”,向著“產業層次優、生態環境好、幸福指數高、開放步履快”穩步邁進。
保山市青華海西湖遠眺 孫亮? 攝
?綠色引領修煉生態“高顏值”
夕陽西下,哀牢山下的保山市青華海波光粼粼。夜幕徐徐降臨,青華海西湖廣場響起悠揚的歌聲,由百余名群眾自發組成的舞蹈隊跟著音樂節拍舞動,湖光山色映襯下的廣場成了市民活動的“快樂大本營”。
保山市規劃局副局長張怡怡向半月談記者介紹,圍繞建設“滇西最美城市”的目標,保山市堅持規劃引領,多規合一,全力推進中心城市生態化發展,融合“山、水、田、園、城”等要素,做好城鄉融合、產城一體互動文章,構建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去年,保山中心城區“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申報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通過省級評定。目前,萬畝青華海濕地公園已建成開放,并被列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被列為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東山森林公園“園中園”基本建成。
今年元旦,青華海濕地公園東湖項目建成,配建的湖心島、駁岸、車行道等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優美的休閑娛樂場所。加上已建成的西湖項目,占地面積約12500畝的公園目前已粗具規模。
湖岸漫步觀景賞花,永子棋院對弈切磋,保山市民楊帆幾乎每天都要到青華海東湖公園“一游”。“早晨和傍晚最熱鬧,有時行人需要彼此側身才能通過公園里的一些窄道。”楊帆說。
來自安徽合肥的謝自福在保山經商30余年,他把家安在了保山,也見證了“第二故鄉”的發展變遷。他說:“以前的保山城面積小、路況差、綠化少。現在就像大花園一樣,綠樹成蔭,環境清幽,城市‘顏值’不斷提升。”
保山市林業局副調研員李正波表示,隨著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保山森林城市創建等項目的推進,未來的保山將打造集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富民、生態文明教育、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城市發展樣本。
“保山距離建設云南最美生態城市的目標越來越近了。”保山市委書記趙德光表示,近年來保山以綠色為引領,堅持城市生態化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扎實推進“三個萬畝”生態廊道等項目建設,使中心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日益提升。
工業聚集鍛造開放“新氣質”
保山著力打造優厚的親商營商環境,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推進“一站式審批”“最多跑一次”和“保姆式”服務,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
為推進工業聚集化發展,保山實施服務承諾、行政問責和限時辦結制度,制定《保山市招商引資優質化季度評價辦法》,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同時探索“51+49”混合所有制股權改革,在廠房租購、電價等方面推出優惠政策。
保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劉志胡表示,保山工貿園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產業轉移、“互聯網+”等機遇,通過各縣(市、區)與保山工貿園區共建“園中園”的園區發展新模式,發展輕紡、電子信息及大數據、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資源加工等產業,推進工業聚集化發展。
2018年上半年,保山工貿園區和5個“園中園”完成非電工業投資44.61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58.64億元,“園中園”建設的聚集效應、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作用已初步顯現。
劉志胡介紹,目前保山工貿園區已被列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云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評為云南省第一批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保山于今年實施保山—曼德勒繆達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項目,構建以保山到曼德勒為線,保山工貿園區、曼德勒繆達工業園區為支點的“一線兩園”內外聯動合作對外開放機制。
品牌戰略助推旅游轉型升級
“兩江托一壩,兩山鎮一城,兩城擁一湖,一湖靚一城。”張怡怡說,保山有著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和深厚人文底蘊,隨著“三個萬畝”生態廊道等項目的推進,旅游愛好者將會體驗更多驚喜。
保山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朱光亮介紹,近年來,保山緊緊抓住云南建設“旅游強省”的機遇,圍繞打造“國內一流的全域休閑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這一目標,以旅游品牌化發展戰略為統領,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為此,保山明確提出“一圈一環一線”的旅游發展格局。保山市委、市政府印發《2018年旅游品牌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圈、高黎貢山旅游環、紅色經典旅游線“一圈一環一線”的旅游品牌化建設工作,加快塑造旅游新品牌。
在打造紅色經典旅游線方面,保山市提出以弘揚抗戰文化、傳承艾思奇理論創新精神和楊善洲實干精神為核心,整合資源推進善洲林場、松山、滇西抗戰紀念館及國殤墓園等4A級景區和騰沖和順5A級景區創建工作。
同時,保山深入推進“旅游+”,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如今,保山地質觀光、溫泉養生、文化尋訪、珠寶購物、戶外運動、出境密探六大旅游產品漸成體系,保山—怒江—德宏“七彩云南·秘境滇西”旅游環線初步形成,“溫潤保山,美玉神湯”整體旅游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7月,保山市共接待旅游者1690.10萬人次,同比增21.10%;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71.08億元,同比增長34.22%。
趙德光表示,下一步,保山將按照云南省委書記陳豪在保山調研時提出的“努力建設成為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的定位,聚焦問題、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努力把保山壩區打造成為全省阡陌有序、田園美麗、河湖清澈、土壤肥沃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區,為云南省壩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創造經驗。(半月談記者 林碧鋒)